(通讯员 张家乐 张雨晴)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、提升全民反诈意识的号召,切实提升社区老年群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,77779193永利“红‘语’伞”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8月6日走进卓刀泉街道工程大社区,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守护银龄,预防诈骗”的沉浸式反诈宣传志愿服务活动。活动以原创情景剧与趣味互动游戏相结合的形式,将防骗知识“演”出来、“玩”起来,为社区老人送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安全“清凉礼”。


“骗局”搬上舞台,知识入脑入心
活动伊始,实践团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诈情景剧《守护咱的钱袋子》在社区活动室精彩上演。剧本聚焦老年人最易遭遇的保健品诈骗、冒充公检法诈骗、熟人借钱诈骗等三类高发骗局,通过生活化、轻喜剧的表演形式,真实还原了骗子行骗话术和受害者的心理活动。

剧中,“假专家”热情推销“神药”、“假警察”电话恐吓要求转账、“假熟人”编造急事借钱等场景轮番呈现。演员们夸张而贴近生活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老年观众。尤其当“假警察”在电话中要求“张大爷”转账时,“李大妈”按捺不住,直接站起来大声拆穿:“真警官都穿制服上门,哪有电话办案的!”现场爆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和掌声。这种“演员表演+观众即兴互动”的模式,打破了传统讲座的单调,让防诈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递,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。




寓教于乐闯关,技能现学现用
情景剧之后,实践团精心设计的“防诈技能大闯关”互动游戏点燃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。活动设置了两大主题互动游戏。一是真假电话我来辨。老人们随机抽取包括“孙子借钱”、“医保卡异常”、“中奖缴费”等场景的情景卡片,现场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。李奶奶凭借敏锐观察,准确指出“中奖缴费”电话“连区号都没有”的破绽,赢得了代表“心明眼亮”的定制蒲扇。二是安全知识抢答赢清凉。主持人围绕夏季用电安全、饮食健康、防火防盗等生活常识抛出问题。“电热毯能否整夜使用?”主持人话音刚落,张爷爷洪亮的回答“不能!睡前要断电!”便赢得阵阵掌声。抢答声此起彼伏,现场气氛热烈。


视听课堂授要义,多维防护筑银盾
“红‘语’伞”团队进一步打造“日常安全知识宣讲”主题视听讲堂,通过精编视频与动态PPT深度解析防诈骗、防火患、用电安全、夏季食安、智能防骗五大安全维度。团队讲师采用慢速语音播报与放大字幕呈现方式,结合社区真实案例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学实用的生活技能。宣讲活动重点解析“冒充公检法”诈骗的话术特征与应对步骤,传授油锅起火“覆盖断氧”处置要诀、霉变食品即时处理原则、老化插座“望闻问切”识别法。该核心模块的加入达成“情景模拟、游戏实操、技能内化”的递进式宣教闭环。

科学评估显成效,青春担当暖银龄
活动尾声,实践团发放了精心设计的反诈活动评估问卷,共回收20份有效问卷。数据清晰展现了活动的显著成效:94%的老人认为情景剧内容高度贴近生活,易于理解;90%的老人对互动游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表示高度满意;更有98%的参与者表示愿意向亲友推荐此类活动。这些宝贵的反馈为团队后续优化反诈宣传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,切实向“宣讲一个老人,守护一个家庭”的目标迈进。



此次“红‘语’伞”反诈宣传活动,是77779193永利研究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。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沟通表达、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,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诈骗术语“翻译”成老人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的生活化语言和生动剧情。她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温暖的传递者,以青春的智慧、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服务,温暖了社区长者的心田,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反诈“免疫力”,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贡献了青春力量。

审核 丁春毅